1. 部落格
  2. 電子豹文化

我還技術債前的心理掙扎

上一篇有提到何時該還技術債,所以大約一年多以前我就知道我累積了太多的技術債了,常常解了 A 問題,B 問題就跑出來。技術解不了就靠人力解,靠人力不夠就改商業邏輯。當然我們的產品還是很棒,仍然可以滿足某一群人的需求,但隨著客戶數增加、口碑的效應,慢慢的也吸引到一些知名品牌大公司的詢問,而在做完簡報後就知道我們的產品無法完全滿足客戶的需求。所以其實我一直都知道產品不足的部份是什麼,只要把不足的部份補上,這些大公司就會成為我們的客戶了。
技術債欠多了的最佳解就是打掉重練,這我也早有心理準備 (所以欠技術債我也沒在怕的,反正客戶先行、市場先行,然後現金就會先行了 XD),問題是打掉這我可以,那誰來重練 ? 一定不會是我,因為我能修的能補的能做的都做了,現在的狀態就是我的天花板了,找比我弱的不會解決問題,所以唯一的選項就是找比自己利害的人進來重練,以下就是很多技術型的老闆可能會遇到的一些心理掙扎,心得與大家分享:

正視自己的不足

這是第一步也是很困難的第一步:你必須保有信心的否定自己 XDDDD。你必須正視自己一個人的能力有限、時間有限,公司不可能只靠技術就能經營,還有很多自己不足的、更重要的事要做,還有很多非你不可的事要做,不要讓自己成為公司成長的瓶頸,不要什麼事都卡在自己身上,拖慢了團隊的速度。如果你覺得公司裡你最利害,那是因為你找的都是比你弱的人。

找到比自己厲害的人

工程師難找,厲害的工程師更難找,比自己厲害的工程師更是難上加難的難找,比自己厲害又要會帶人的工程師更是天殺的難找 (不是說我有多厲害,只是畢竟我寫程式也寫了十多年了,用的語言還是 Java,產品是架構在 AWS 之上,所以要找到同時符合年資高、語言老、有 AWS 經驗、能帶團隊的人很不容易 ),有一陣子我甚至覺得我就不要堅持 Java 了。有這樣條件的人通常有二種出路,一種是在公司當高階主管,一種是自己出來創業。在公司當高階主管的很難挖的動,我很慶幸在六年前申請了 AppWorks 育成計畫 (現在已經改為加速器且只收 AI 和 Blockchain 團隊),AppWorks Mafia 裡有一堆技術神人創業者,我就是在裡面認識了我們現在的技術長 CT。

完全的放心、完全的放手、完全的放權

曾經我在某本書上看到一段話,大意是:”何謂信任 ? 就是把會讓你致命的東西交代在別人手上”。我擅長的技能就是程式,電子豹是我打造出來的,公司是靠電子豹這個產品生存,我掌握度 100 %,請 CT 來幫我打掉重練,這代表我將會完全失去產品的掌握度,這個產品影響了公司的生存,也等於是我把公司的生存交待在 CT 手上。
把自己擅長且會影響到生存的東西交待給別人當然會有不安全感,但理智告訴我,公司要成長一定是需要靠一群比自己利害的人,不可能什麼事都要捏在自己手上,人家馬雲也不會寫程式,公司還不是做到那麼大 XDDDD,所以既然找到自己認為是對的人,就要相信自己的判斷,那就該放心、放手、放權,打掉重練這條路才會順利,不然一定是半調子,一定會失敗。
這行為實在太反人性了,我還是會不安還是會想插手,為了解決這個困擾,我刻意不參加技術的討論、刻意讓自己的技術脫節,貼切的形容就是自廢武功 (如果我創業失敗,我也無法回去當工程師了),再加上權力下放,就算我手癢心急想要插手也無法了,只能完完全全的靠團隊。

接受因團隊擴增而造成的虧損

自從創業初期跌過一交後,我的財務紀律就是量力而為、量入為出,公司不能有虧損。但為了打掉重練以同時舊的服務要繼續維持,那就代表你需要增加額外的人力、資源一起進行打掉重練,也因此我們就開始虧損了。公司有賺錢和虧損在經營上心理壓力差很多,當然啦,虧損還是控制在能接受的範圍內 (嗯,就是想辦法說服自己接受 …)。

確認公司願景、使命、企業文化

如果公司沒有明確且實際執行的願景、使命、企業文化,你會很難判斷怎樣才是對的人 (並不是所有利害的人就適合加入你)、很難找到對的人、很難留住對的人、你找進來的人也很難和原有的團隊融合,再加上如果你找人的速度太快,還可能會把原有的工作氣氛團隊默契打壞,反而更慘。
所以我花很多時間和精神,透過閱讀、請教朋友前輩、思考、自省,建立正確的觀念,確認屬於我們自己的願景、使命、企業文化,然後融入在公司日常營運、戰略決策及團隊合作之中,以我公司為例:

  • 願景:成為企業與用戶數位溝通的最後一哩路
  • 使命:幫助企業用簡單、快速、有效的方式了解用戶輪廓精準溝通。
  • 文化:簡單、貼心、幽默

很多人和我說,那不就只是貼在公司的標語嗎,有什麼重要的?我覺得非常的重要,這決定你、員工、公司會成為怎樣的人、怎樣的公司及別人該怎麼看你們。你和 Google 的人聊天就會覺得他真是 Google 的人,你和 Facebook 的人聊天就會覺得他真是 Facebook 的人,你把他們二個人公司對調,你就會覺得應該不適合。在台灣你和一個人聊天,你會覺得他像哪間公司的人嗎 ?
本來以為一篇就可以寫完,結果寫了這麼多還沒開始進到還技術債的階段,雖然更剌激的是還技術債的過程,但還技術債前的心理建設我也覺得很重要,因為很多老闆心裡這關過不了,以致於技術債愈欠愈多,陷入負向循環。老闆心裡急但老闆不說,員工心裡急但在背後說。以上心得給老闆朋友們參考,希望對你有所幫助。會有人想了解還技術債的過程中我做了什麼掙扎和心理建設嗎 ? 可以在這篇 PO 文下方 +1。